非接觸式測量人體體溫的紅外熱像儀究竟有哪些優勢呢?
原理很簡單:任何溫度的物體都會有熱輻射,溫度越高,輻射的功率越大,當然還伴隨著峰值波長的變化。太陽比月亮亮,耀眼,由此就可以知道,太陽的溫度比月亮高得多。測量輻射的功率,就可以推知物體的溫度。
優點很突出:紅外熱像儀不用和人體接觸,而且測量速度快,因而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。
測準精準:主要是因為探測的溫度區間很小。人體的溫度(這里指的是裸露在外面的面部和手)大概是37℃,上下浮動范圍不過是一兩度——39℃以上的,大多都躺在床上了,而35℃以下的,可能真的要“涼了”。再一個是沒有很好的溫度標準。紅外熱像儀早中晚都要工作,環境溫度可能改變10℃甚至多,使用者需要根據不同環境因素設定正常溫度區域,而人體溫度超過這個區域范圍內0.5度就必須報警了。
紅外探測鏡頭:收集紅外熱輻射,降低外界環境的影響。相當于我們的眼睛,只是工作在紅外光的區間。
紅外探測芯片:就是探測器,相當于我們的視網膜,只是工作在紅外光的區間。類似于里的CCD,但是用不同的半導體材料做成的,拍照片不如,但是對紅外光的響應很差。
智能控制終端:就是計算機了。把可見光系統和紅外系統得到的圖像對應起來,確定來的是人還是狗,確定來人的溫度是不是符合標準,如果對方發燒了就趕緊發警報,等等。
任何溫度高于零度(-273.15℃)的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輻射。紅外熱像儀的探測器能被動地接收被測物的紅外輻射,將其轉化為溫度數值,后視覺化地顯示出被測物的溫度分布。它具有非接觸式測量、溫度可視化、大面積測量的特點,并且對人體沒有危害。這也意味著紅外熱像儀用于體溫篩查,可以做到加安全高效、盡可能避免漏檢。但我們也必須了解的是,傳統水銀溫度度測量的是體內溫度,較為,但僅適用于家庭自測,在人流較多或較復雜的場合就不適合了。
紅外熱像儀測量的是物體表面溫度。目前市場上較多的額溫槍,為迎合人們的自然認知,都會采取溫度補償及修正的方式,也就是說,當人體溫度小于36℃的時候,統一顯示為36℃。其實人體表面溫度受環境因素影響,變化值較大,在冬天的室外,由于氣候使人體表面受冷,體表溫度自然下降,真實溫度其實在33-35℃之間,在溫和的室內或陽光較為充足的區域,體表溫度會上升,一般在35.5-36.8℃之間。所以,在利用紅外熱像儀做溫度異常排查時,需要根據不同環境調整不同的報警閾值,初期根據人為判斷設定正常溫度值范圍等參數。
目前也有很多紅外熱像儀廠家會效仿額溫槍做一些數據顯示修正,無論是哪種方式,紅外熱像儀只是協助我們檢測和判定的輔助工具,在使用中,還是需要我們來做自行的判斷。